她一直记得自己经手的第一个案子就与家暴有关:一位中年妇女被任当地小领导的丈夫打断胳膊、赶出家门,因为四处奔波讨公道,胳膊上的绷带都变了颜色。
那也使她意识到法律援助的意义,能够帮助这些弱势群体与不公抗争,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为妇女儿童保护权益而战。
(资料图)
在这 21 年间,李莹经手过许多在司法实践上具有突破性的案子,如 " 京城第一性骚扰案 "、反家暴法首个人身安全令、姚某某故意杀人案(后成为最高法发布的中国反家暴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去年,李莹把自己关在大理,整理过去 20 年间的办案手记。过往的一个个案子,不仅是简单具象的一串数字,背后的沉痛艰难,也让李莹在记录过程中数次落泪。那些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女性,大多数已不再联系,但李莹说:" 是她们也滋养了我,成就了我。"
" 她们的故事是这个时代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 ",也见证了中国反家暴在立法和司法方面的进步。
这 21 年无疑是艰难辛苦的,李莹很少有休息时间,不仅要接案子、做援助、做培训,还要操心源众的管理与运作,更抽出时间写书、接受采访、做演讲……身边的人都说她 " 太拼了 "。
李莹坦言,自己现在的身体也不好,更由于甲减要终身服药,采访期间因肋骨骨折也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无意间,我看到她的头顶新长出的发根已有长长一截白色。
她的新书名是《走到春暖花开》,也代表着她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哪怕变化很小,但只要有变化,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未来才能由量变达到质变。"
以下内容来自李莹自述从 1995 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到反家暴法 2016 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应该说是 20 年磨一剑。反家暴的实践在不断进步,变化更大的是社会舆论。
越来越多家暴事件被报道出来,是因为大家已经意识到家庭暴力必须要被介入,必须要被有效制止,对家暴零容忍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受传统男权文化影响,女性很难获得与男性同等的资源、机会、平台,更容易遭受暴力歧视。家暴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女性,占到 90% 左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家庭暴力是一个性别议题。
家暴发生的背景,是家庭中男性对女性存在一种权力控制关系。所以家暴问题不是像大家理解的,离婚就一切 OK 了,如果这种权力控制关系没有解决,分手后暴力可能会更加严重。
很多恶性事件甚至是杀人案就发生在这个阶段,比如拉姆案。彻底摆脱暴力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受害者反复摇摆、离婚又回去,不是个例。
不管是我们服务当事人还是社会看待受害者,都应该尊重她的真实意愿,因为人生最终还是要她自己去过,什么是最合适的选择也要她自己去决定。而我们给她相应的支持。
源众现在对家暴受害人的服务模式,是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综合性支持。除了法律援助之外,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支持、社工陪伴或紧急救助,甚至是一些延伸性的问题,比如就业培训、未成年人抚养等。
从我们经手的案例来看,特别是长期遭受家暴的中老年女性,她们的女性亲人包括妹妹、女儿、甚至是侄儿媳,给予她们的陪伴和支持更多,而儿子普遍缺乏存在感,或者说,很少能给受到家暴的母亲直接的确定性的支持。
其实我们是希望男性参与反家暴工作的,因为它不只是妇女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有男性参与。比如国内外的 " 白丝带 " 运动,倡导男性:首先自己不施暴,第二不能对暴力沉默,第三要参与到反暴力活动中去。
我们做的很多工作,也是希望施暴者能够有所触动,能够去改变,当然这也需要外力的介入与约束。
反家暴工作艰难、复杂,需要我们长期坚持,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现在我们看到的改变,就是众多反家暴工作者坚持的结果。做了不一定有改变,但是不做绝对不会有改变,我还是相信这句话。
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
反性别暴力热线 17701242202
(工作日 9:00-22:00)
微信搜索 " 家暴求助 " 小程序
策划:周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