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厦门鼓浪屿
(相关资料图)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当时闭关锁国的层层壁垒,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此后,列强反复施计,借用战争威胁与不平等条约,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处设立了众多带有“国中之国”性质的租界,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都留有被列强瓜分的痕迹。其中,天津、汉口、上海、厦门租界是当时较为发达的四个租界,列强的统治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直至今天,在这些城市仍可见租界文化的残影。
一、东方明珠——上海租界
上海租界是最早形成的租界,也是面积最大、侨民最多、经济最发达和政治地位最重要的租界,是最为典型的国中之国。以1845年《土地章程》下形成的英租界为上海租界的序幕;1848年,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慧廉在虹口一带以教堂为中心建立了美租界;1863年,英美两租界合并,又称英美公共租界;1849年,法国领事熙华德与清政府商定了美租界的大致范围;随后,这三个国家又通过小刀会起义和条约修订等契机不断扩大各自的租界范围。广阔的租界领域之上,各国列强获得了持续自由的发展。1937年10月,上海沦陷于日军手中,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才正式收回了上海的主权。
1854年,工部局与独立武装的成立使上海完全脱离了清政府的管控。太平天国战乱期间,列强控制下的上海租界俨然是一处“绿洲”,大量长三角居民涌入租界避难,华洋杂居的局面日渐形成。在西方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管理之下,地理位置优越的上海很快超越广州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货物集散地,成为了当时中国航运业的枢纽。在中外商人的积极投资之下,众多工厂在此建立,他们用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最为科学的管理模式使上海的工业总值不断增长,并带动了房地产业、金融业、社会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和报刊教育等等各项产业的发展,这样,上海最终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先进思想文化的汇聚之地。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遗存
二、政治舞台——天津租界
天津租界是中国第二大租界,9个国家曾在这里设立租界,大都是将其作为监视京师的哨岗。1860年前后,英法美三个国家在海河西岸设立租界,因其地理位置我们也称之为“紫竹林租界”。伴随着航运和贸易的发展,天津租界在1895年前后搭上了快速发展的顺风车,德、日、俄、比、意、奥六个国家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自己的租界范围,使天津形成了8国租界夹击海河的形势。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末,天津租界在庚子事变和八国联军侵华中都扮演了列强军队集结阵地的角色,一度成为了近代我国政治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后,各国租界相继被日军占领,1942年3月,租界被移交给“汪伪政权”管辖,最终于1949年被收回。
天津租界区建筑一角
总体来看,一方面,天津租界的整体局势和上海一样,都比较安定,大批中国富商在此寻求庇护,英租界当局也着力加强经济建设,积极新建新式码头,并完善各项港口设施。1894年,天津的对外贸易海关总额已经达到了4430万两,天津也成为了全国名列前茅的重要贸易口岸。但另一方面,天津各国租界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海河西岸的英租界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除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之外,这里也是金融业的中心,特别是其维多利亚街道汇集了众多的外国银行,最著名的有英国的汇丰、麦加利,美国的花旗,俄国的道圣等等,因此这条道路又有“天津的华尔街”之称。日、法租界临近天津城区,商业占据重要地位,界内还开设了赌场、妓院等娱乐场所,故有“不夜城”之称。相比之下,海河东岸的俄国和比利时租界的发展就稍显逊色了。
天津意租界的马可波罗广场
三、东方芝加哥——汉口租界
汉口位于华中腹地的中心,水运便利,商贾云集,鸦片战争以前就已经是我国的“四大名镇”之一。近代开阜之后,汉口租界成为了中国内地影响最为深远的租界。1861年3月,英国率先在汉口设立租界。1895年起,德、俄、法、日也相继在武汉设立租界,并通过建造跑马场和建设屯兵营等方式实现领地范围的扩张,使得汉口出现了“租界外再设租界”的奇特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战败,中国所在的协约国阵营获得了胜利,德租界衰落,并于1917年被我国收回。1927年初,英租界被国民政府有关部门收回。1938年,日军占领武汉后,很快对孤立无援的法租界进行了封锁,直至1943年残破的法租界被“汪伪政权”接管。1945年,我国正式接管了汉口全部租界。
汉口租界的遗存
相比于上海租界和天津租界,内陆的汉口租界显然更加命运多舛,所以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近代经济成果的积累。1861年3月,英租界开辟后,许多国家的商人陆续在当地投资建设了制茶、皮革等工厂,并积极设立轮船公司,开拓长江流域新航线,这便是武汉地区最早出现的一批近代工业。在其他租界的建设氛围影响下,汉口经济也曾有过短暂的繁荣发展。开埠后的近30年里,其贸易额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三。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清军火烧汉口华界,以对抗革命军,大片繁华市区都化为了焦土。1937后,日方对法租界长达5年的封锁和持续的战乱都给汉口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这样,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汉口租界曾经的繁华只有从受害较轻的地区才能零星地窥见。
四、万国博物馆——厦门租界
厦门是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英国专管租界和各国公共租界并存的城市。1861年,英国率先在厦门开辟租界,是面积为20多亩的微型租界,所以外国侨民多居住于气候宜人的鼓浪屿。至1903年,鼓浪屿成为了实际上的公共租界。1930年,英租界被我国收回。1938年后日军不断加强对鼓浪屿公共租界的控制。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国正式收回了鼓浪屿公共租界。
英租界虽然是个微型租界,但经济却是相当的繁荣。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其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输出茶叶等农产品,进口鸦片、棉纱等商品,工业建设也不断发展。内部发展方面,它发挥了英租界技术先进和金融业发达的优势,成为了厦门最为繁荣的商业区。多国侨民居住的鼓浪屿比较发达的则大多是供应生活必需品的零售业和自来水公司、印刷厂等日常服务业。此外,通过兴建学校、医院、教堂、报刊和民间社团等,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众多外国移民在此居住,甚至各国驻厦门的领事馆也都设在此处,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今天的鼓浪屿也因此有了“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是东南沿海著名的景点。
鼓浪屿公共租界的建筑
除了以上所说的四个著名租界,我国的广州、镇江、苏州和哈尔滨等口岸城市也设有租界,这些租界各有特色。租界内中外经济文化相互交融,呈现出另样的城市风貌。
哈尔滨俄租界的索菲亚大教堂
文史君说
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近代以来,列强在华设立的租界,昭示了晚清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衰弱,时刻警醒着我们勿忘近代以来中国“国中之国”的屈辱。上海、天津、汉口、厦门为代表的一批租界的形成是晚清我国被迫开埠的结果,同时它们也是晚清我国被迫打开的与世界对话的窗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租界城市的发展。
摘参考文献
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卢汉超:《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关键词: